咨询热线:

历史沿革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宿州师范专科学校史地科,1977年开始招收史地专业大专班,当时史地与外语行政管理上在一起,称史地外科。1981年,史地与外语分开,建立史地科,学制两年;1982年改为学制三年制。1985年秋,仍招收三年制史地专业,后根据省教育厅会议精神,从第二学期起,史地专业分为地理与历史两个专业。从1986年起,地理系正式成立,曾开设地理教育、教育技术、综合文科等专科专业。2004年,学校升格为宿州学院后更名为地理与环境科学系。2010年改名为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先后开设地理科学、地质工程、测绘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七个本科专业。2007年招收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2011年开设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2年土木工程专业开始招生。2014年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拆分为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和环境与测绘学院。师资力量学院现有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三个教研室;共有教职工35人,专任教师26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煤科院和皖北煤电集团等知名大学、研究院所和省属重点企业外聘教师9人。其中教授10人(含研究员),副教授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校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人。教研设施学院实验实训条件完善,实训场所总面积约近2200m2,实验设备固定资产2000余万元,拥有满足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的各类实验设备和大型仪器设备,为学院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保障,已培养研究生多名。目前,学院已建设有矿物实验室、古生物标本实验室、地质构造模型实验室、显微镜室、GIS实验室等多个基础实验室,可开展《普通地质学》、《地质学基础》、《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史学》等专业课的基础实验教学。同时还与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共建有实物地质资料库,以供学生的专业认知实习。实物地质资料库现已收集整理岩芯近2000米(涵盖皖北新元古代-古生代完整地层及部分火成岩标本),累计收集整理基础地质、煤田地质、水文、工程地质资料500余册(本),是皖北地区首家,也是规模最大的实物地质资料库。学院现有野外实习基地两处(夹沟-黄藏峪地质实习基地、巢湖地质填图实习基地),并先后与安徽省煤田地质局、淮北矿业集团、皖北煤电集团等企业单位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建立多个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另外,学院已与皖北煤电集团前岭煤矿达成协议,正在筹建国内最大的、集矿区建设、煤矿开采、安全保障、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基地(前岭矿地质、资源综合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基地),将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研究机构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13年8月通过验收,并获批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此基础上,申报的“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14年4月通过科技部社发司组织的行业专家评审及计划司组织的综合评审,已通过立项,是国内唯一一家以煤矿水害防治为主导研究方向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此外,2013年获批矿井地质工程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学术研究近三年来,资源学院专任教师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20余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纵向项目。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共获批横向项目4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300多万元;在国内外多个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检索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5部,主参编各类教材4部。在矿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基础研究与水文化探技术研究、厚松散层及超薄覆岩条件下回收煤柱资源研究、混合水源识别研究及矿区水资源与环境问题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国际国内影响,多项成果居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在教学研究上,先后获批国家级、省级教学科研项目10余项,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3项,其中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次,一等奖2次。专业设置地质工程专业简介:地质工程专业为宿州学院重点建设专业,现为安徽省特色专业,安徽省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隶属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200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本专业重点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煤田地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接受相关的工程训练和实习实训活动,能在城镇建设、土木水利、能源交通、资源开发、国土防灾等各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单位从事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资源勘探与采掘、岩土钻掘与工程监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主干课程: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能源地质学、地质信息技术、矿井地质学和地下水动力学。就业前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基础工程建设的进行,地矿类专业就业形势大好,其就业率和薪资收入一直排在高校各专业前列。我校地质工程专业现有毕业生4届,毕业人数学生266人。毕业生考研率较高,过去几届毕业生中,平均20%以上的毕业生被录取为研究生,且多数被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国内著名科研院所录取,其中被“985”、“211”院校录取毕业生比例达15%左右。参加工作的学生以其扎实的专业知识,吃苦耐劳的专业精神和创新的工作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多数学生都服务在煤矿生产、地质调查等地勘工作一线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简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开设于2011年,是在我校地质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专门培养具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地质调查与勘探的室内、外工作方法,具有对矿床地质、矿床分布规律等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能在资源勘查、开发(开采)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干课程: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史学,矿床学、能源地质学、资源勘查学、应用地球物理勘探、应用地球化学、钻探工程学。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企业及设计科研单位等,从事以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研究为主,也能从事旅游资源、土地资源的勘查、评价及从事勘查技术工程应用和管理,从事矿山企业资源勘查工程的设计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矿产资源评价与管理方向培养熟悉国家有关矿产资源及环境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对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成矿地质条件、矿产分布规律、矿产开发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具有对资源环境作出评价和规划的初步能力;具有矿产资源经济分析、综合评价和管理的初步能力。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企业及科研单位等,从事以矿产资源评价、研究为主,也能从事旅游资源、土地资源的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土木工程专业简介:土木工程专业于2012年开始招生,采用3.25+0.75学年制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学习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培养从事铁路、公路、机场等工程和房屋、桥梁、隧道、地下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养护等技术工作和研究工作的高层次工程人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积极探索与建筑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干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建筑工程制图、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施工。就业前景: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乡结构急剧转变,城市建设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各种勘察设计院对工程设计人员的需求持续增长,同时要求也越来越高。除此之外,从事规划和预算人员在土木工程领域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和前景。总之,我们的世界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衣食住行——土木工程就占了2项,只要有扎实的功底,坚持不懈学习的精神,勇于开拓创新,土木工程毕业生就业前景非常开阔。合作交流学院学术交流广泛,通过组织国际互派访问学者及联合培养研究生、博士后的形式,与国内、外多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印度理工学院等)和科研院所(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煤科院等)建立了紧密的学术交流及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学院领导副书记(主持工作):刘领副院长(主持工作):孙林华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孙林华